持齋的意義

一、持,遵守不間斷;齋,戒葷腥,身體潔淨之意;持齋,持續不間斷素食(狹義),保持身口意三業清淨不造惡業(廣義)。

二、外在持「戒」–身口意皆持齋,不犯十惡業,修道的基本功

身齋:舉止合禮,行為合宜,也就是舉手投足都合乎中道,不犯殺、盜、淫等「身」的三惡業。

口齋:入出口皆清淨,入口不吃葷腥、不喝酒、不抽煙、不嚼檳榔,出口不說綺語、惡口、兩舌、妄言,亦即不犯「口」的四惡業。

意齋:即心齋,心中思想合道,時時保持心清靜,不犯貪、嗔、癡等「意」的三惡業(三毒、地獄三條根)。

三、內在修「定」–知止、求其放心、返妄歸真的功夫

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新民,在止於至善,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靜,靜而後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

四、智「慧」顯現–積之歲月心開見性

心境一如,不犯思維,但不馳散,積之歲月,而不心開,未之有也。

五、持齋(狹義的清口茹素)的好處

㊀一旦立了清口愿,三官大帝立刻將你的因果業債先行結算,凍結不允許冤欠討報,待你積極行功來抵銷。

㊁不吃葷腥,沒有牲畜濁氣污染,自然身體健康。另醫學研究,動物被宰殺時,怨恨恐懼體內會產生毒素,人吃下去身體不會健康。

㊂培養慈悲喜捨四無量心,可以行功涵養德行,不造因果業債。

㊃身心清淨,容易生發智慧,回復本性的光明,明心見性見性成佛。

㊄容易親近仙佛,劫難來臨時,仙佛容易救渡清口的人,救完清口的才會救沒有清口的人,因為沒清口的人,濁氣薰佛,仙佛不易接近,就在救渡早晚之間,也許就遇難了,一失人身萬劫難復。

㊅減少牲畜飼養,就會減少溫室氣體,拯救地球,造福地球村,在地球共業中盡一份心力,減少共業災劫的報應。國外的統計,一畝地可以生產365磅的黃豆,但一畝地用來養牲畜只能製造20磅的肉。
(點此另參考其他研究資料-生產蛋白質比較)

六、清口茹素為什麼不吃蔥、韭、薤、蒜、煙(菸)五葷?

㊀南朝梁武帝、皇后郗 氏與志公禪師的典故。蔥、韭、薤、蒜是牛、豬、羊、犬的肉做成包子,志公禪師運法術幻化長出的植物,雖是植物,實與肉無分,加上煙草具迷幻毒性,這五種植物,傷我們五臟元氣,所以修道人不吃。

㊁五行相剋:蔥傷腎的水氣、韭傷肝的木氣、薤傷脾的土氣、蒜傷心的火氣、煙傷肺的金氣。

㊂「煙」是一個泛稱,分為大煙、小煙、毒品。大煙指鴉片(罌粟)、大麻、古柯等;小煙指煙絲、捲煙與紙包香煙(菸);毒品比大小煙利害得多,又有迷幻性,常有因吸食毒品,戕害身體,又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,染上很難戒掉,絕對不能碰。

㊃「葷」字帶草頭,草本應屬柔,草下有一軍,俗稱草將軍,將軍帶刀殺氣騰騰,字形垂象善中惡。另外種過菸草的田地,難以再種五穀。

七、清口茹素不吃三厭

㊀何謂三厭?長翅膀天上飛的禽類稱為天厭,身上披圓毛的四腳獸類稱為地厭,大部分有鱗片只要是水中游的水族類稱為水厭。吃素不吃肉類,也就不吃三厭,這些禽獸類本性與人同,靈性都是老所生發,只因造惡業墮畜生道,受果報已經夠苦了,我們何忍再去吃牠。

㊁不可從事屠宰業,殺牲畜的人,想得好死難,清初才子金聖歎(點前面文字連結故事)的下場可為借鏡。吃肉人罪重,殺畜人罪同,吃肉的人殺生業報為首謀,屠夫為錢圖財害命為共犯,但首謀承擔罪責較重。

㊂有人說,牲畜為天生一道菜,人若不吃,牠將滿塵寰,反問人不吃虎豹,虎豹怎不滿?人吃啥變啥,吃人半斤要還人八兩,吃牲畜吃得多,轉牲畜就多,反而才是滿塵寰啊!。

㊃偈語:「千百年來碗裡羹,冤深似海恨難平,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聽屠門夜半聲」。

八、有人說,師尊在宋朝時倒裝降世為濟公活佛,衣著邋遢、酒肉不離,實情呢?(參考濟世寶筏)

㊀宋朝那時的人,注重外表形象,不注重內在修為,濟公活佛反其意,修裏不修皮,誠人能清裏,不清外清矣。

㊁師尊即使吃酒肉,只因假善人在席,假善人不在,師尊也就不吃矣。真相是吃酒肉是讓人看到外在的色相,實際是用法扔野地,焉能咽下肚,自壞自五氣。

㊂後人寫小說濟公傳,寫成衣著邋遢、喝酒吃肉,都是為了拉攏顧客增加銷路,滿紙都是胡演義。

九、古時聖人都是教人吃素的(參考濟世寶筏)

㊀孔子清了口,不肯對人言,因為那時人,正笑孔子憨,他再勸人 趕快清口,怎不受譏訕,逢肉宴托責詞,總不說清口。

㊁孟子遠庖廚,聞聲不食肉,耶忌血食,回忌諸肉,道絕火食修。
(點此另參考其他資料-古時聖人都是教人吃素)

《本篇“持齋的意義”完結》


附註一:生產蛋白質比較
想像一下可以從種植生產100克可食用植物蛋白質的土地面積。研究發現,如果你用同樣數量的土地來養蛋雞生產雞蛋,你最終只會得到60克可食用蛋白質--40%的機會“食物損失”,這是最好的情況。如果那塊土地被用來養肉雞,它將只能生產50克蛋白質的雞肉。如果它用於養乳牛,它將以奶製品的形式提供25克蛋白質。如果那片土地用來養豬,它們將以豬肉的形式提供10克蛋白質。如果用於養肉牛,你只會得到4克牛肉形式的蛋白質。



附註二:金聖歎的故事
金聖歎於明萬曆三十六年(1608年)三月初三,出生於蘇州府長洲縣金墅鎮憩橋巷。金家九代都從事屠宰業殺豬宰羊,但家中始終供奉孔夫子聖像,希望出個讀書人。金聖歎母親臨盆時,發生了靈異事件,家中供奉的孔聖人竟然長歎一聲,家人驚異不定,不解何意。雖不知吉凶,但畢竟與聖人有關聯,就給他取名「聖歎」。他是一個狂妄的才子,清順治十八年(1661年)七月十三日,因哭廟一案被牽連遭砍頭處決。哭廟是明朝時期盛行於蘇州一帶的習俗,每當官府有苛政、冤案、惡行等的時候,讀書人便會聚集在孔廟,向聖人哭訴。金家九代為屠夫,金聖嘆雖為才子,但受祖先屠殺牲畜的共業,遭到殺身之禍。



附註三:古時聖人都是教人吃素
孔子十三不食:食饐(ㄧˋ)而餲(ㄞˋ)魚餒(ㄋㄟˇ)肉敗不食、色惡不食、臭惡不食、失飪不食、不時不食、割不正不食、不得其醬不食、肉雖多不使勝食氣、(惟酒無量不及亂、)沽酒市脯不食、不撤薑食、不多食、祭於公不宿肉、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。

孟子:「君子之於禽獸也,見其生,不忍見其死;聞其聲,不忍食其肉。是以君子遠庖廚也。」

聖經:「唯獨肉帶著血,那就是牠的生命,你們不可以吃。」


後學陳宇欽分享 110/12/20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如何克服修道的障礙

活佛師尊慈語 -【理天的功德銀行】